清明節你洗澡了嗎
清明節不但是人們祭奠祖先、緬懷先烈的節日,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,重要的是認識先輩。自08年起,清明節就與端午節、中秋節一樣,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,也成了一年中重要的小長假。那么古代的清明節是怎么過的呢?
過去清明節重要的是改火,古人是鉆木取火,不同季節得用不同木材來鉆,《周書·月令》指示說,“春取榆柳之火,夏取棗杏之火,季夏取桑柘之火,秋取柞楢之火,冬取槐檀之火。”而清明正是要換榆柳之火的時候。彼時清明節和寒食節是連在一塊的,寒食節家家戶戶禁火,吃不上熱乎飯菜,過了清明再續新火。那么古代的清明假期又是如何安排的呢?
在古代的中國,是沒有“星期天”概念的,但休息日一直存在。古代有一個詞,叫休沐,意思是沐浴和休息,據《漢律》記載,西漢時期明文規定:吏員五日一休沐,即是官吏每五天可以休息一天,稱為“休沐”。一個“沐”字便露出了端倪,是定期讓現在叫公務員的公職人員回家洗頭洗澡、搞好個人衛生和親人朋友團聚,也是提倡的一種休假方式。
有趣的是,古代人稱休假為休沐,“沐”是洗澡洗頭的意思,休假與洗澡洗頭有何關系?其實關系是有的,中華民族自古就有講究衛生的好習慣。古代官吏、朝廷高官,會把沐浴看作是一種神圣的事情,比如周代諸侯朝見周王時,須“齋戒沐浴”。這樣會體現出尊重,而且給人精神充沛的印象。古時的沐浴太浪費時間,所以只能在假日里來進行。
而在古代民間并不看重洗澡,不用說享用了。大概一是用水困難,二是缺少清潔觀念。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,自然是比古人方便多了,不管是高層還是在農村,都有設備能將水源直接入戶到家中,生活飲用、沐浴洗澡都是很方便的。君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的軟化水處理設備,是針對結垢而推出的一種原水去硬預處理裝置,除去原水中的鈣、鎂離子,使容器內不結水垢,從而增加熱水容器的使用壽命和洗浴的質量。
古代的休沐制度推廣開后,便形成了一種國家休假制度。唐人張守節撰《史記正義》中所謂“漢官五日一假洗沐也”,說的就是這個。當然只是針對少數官吏而言,不過從講究衛生、注重形象,勞逸結合的角度來看,休假是具有積極意義的。
如果你對軟化水處理設備感興趣或是想要了解更多資訊的話,可直接登陸君浩官網咨詢在線客服,或直接撥打君浩全國統一熱線:400-653-6686。




